- 刘擎;
在中国大陆,对于著有百万余字的学术著作并在方法论上独创一派的教授级学者来说,41岁的年龄似乎过于年轻了。近十年来,金观涛教授以历史社会学、哲学和中西比较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主编《走向未来》丛书及杂志等社会文化活动而引人注目(学术圈外的人或许对他所担任顾问的电视片《河殇》更感兴趣)。主要著作有:《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西方社会的结构演变》、《悲壮的表落——古埃及社会的兴亡》、《问题与方法集》、《我的哲学探索》等。1986年曾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 1988年10月,在成都召开的“中国学者展望21世纪”学术讨论会上,我结识了金观涛教授。大学时代的自然科学训练使我能很顺利地领会他的思路和观点,在相当广泛的问题上我们进行了十分有效的讨论。似乎很“逻辑地”他收我做了“学徒”。并应允我以一个较“通俗”的方式,将他提交大会的论文——《现代化与理性社会》——的主要思想发表于此。
1989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正> 我们需要了解李敖贵刊《要把金针度予人》写得真棒!近年来,李敖大名时有所闻,但所见的李敖只是一个“谈情说爱”的老手。据我所知,李敖所长并不在“情话”上,但又苦于找不到李敖的文章,想不到海峡两岸共用的汉字也被一水之隔,叫人望洋兴叹。贵刊若能刊出李敖的代表作,必定能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四川魏川校园文化的特征是反抗吗? 贵刊上期发表的《西方思潮与中国学潮》使我第一次在公开的报刊上看到了有关学潮问题的讨论,我也认为对这样的重大问题,学术界一直保持沉默是不可思议的。但不太同意文中将校园文化的特征归结为“反抗”的说法。在我看来,校园文化对传统承诺远远大于对传统的反抗,毕竟学生是处在一个主流文化占绝对优势的氛围中。
1989年01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青峰;
绝大多数老年人和中年人未必能意识到,他们的心态往往停留在青年时代。那些有过惊心动魄的青春的一代人,都将在内心深处保留着那个时代对他们精神素质的决定性的影响。
1989年01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顾刚;
<正> 1.“利益支配着我们在道德上和认识上的一切判断”。(爱尔维修) 对旧道德失落的叹息随处可闻。尽管这些慨叹世风日下的人们也许从来不曾明白,这叹息声中所隐含的对理想社会憧憬,究竟是以怎样的一种普遍的道德共识为前提。140年前,当卡尔·马克思以希伯莱先知的热忱呼吁无产者的集结时,实际上正是从道德批判的高度,拉开了人类文明史上一个新纪元的序幕。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从根本上是一个失去人性的过程。“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无论是卑下的体力劳动,还是高贵的脑力劳动,都毫无例外地
1989年01期 12-1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敖;
<正>台湾海峡多年的人为阻隔,已使两岸的中国人变得相互陌生。在海禁重开,一片回归声中,从小心翼翼的试探经由羞答答的接触逐渐走向大大方方的正常往来。杯声酒影中,主客虽不乏蓦然回首似曾相识的惊喜,但终因睽违已久,政治、经济背景的差异,常使双方举步踟躇、困顿迷离。此情此景,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并进而达致彼此认同互补共进,就成为积极的现实可行之举。为此,我们新辟的“旧文新刊”专栏今年就用以介绍台湾文化的名人名文。李敖、祖籍山东,一九三五年生于哈尔滨,四九年离大陆赴台,五九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两年后开始其自由撰述生涯。一九七一、一九八一年曾两度因文字入狱。李敖文笔锋利泼辣、晓畅淋漓,思想激烈,脾睨古今,几十年风云波澜,名满天下,诗亦随之, “消灭李敖”,还是“被李敖消灭”,已成为台湾文化界难以摆脱的心理情结。《老年人和棒子》是李敖的创名之作,原刊台湾《文星》杂志四十九号,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一日出版。此文一出,李敖名声暴涨,《文星》销路亦随之大增,由此而开始李敖的“文星”时代,直至四年后《文星》被查封寿寝。老年人交棒,青年人接棒,这大致相当于我们这儿的“接班”之意,这历来是中国社会中一个复杂而又微妙的问题。传统农业国家,社会结构单一而凝固,基本的生产技艺都靠口传身授,占有经验的老午人自然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社会的延续唯老年人老首是瞻,由老年人老意而定,后生小子仅有唯唯喏喏承受的份儿。历史发居到了现代工业时代,人心大变,人心不老,社会的进化不再靠守成积渐而端赖激变革新,自此老年人地位一落千丈,青年人崛然而起,独获青睐。也许是我们的老大帝国太过于陈旧,也或许是我们的皓首老夫更老而弥坚,举目滔滔,我们的老一辈仍死死抓住手中的棒子不放,要放,也得自己策杖而行,老眼昏花地四处寻觅人格替身。他们的老朽身心在此时焕发出的勇气、玩耍出的权谋和拼死一战的信心常常使青春年少目瞪口呆。可时代终究比人强,打了几十年的老算盘也有失算的时候,乱哄哄闹了几十年挑选接班、抢班夺权的把戏,终落得“流水落花春去也”。这是老年人的悲哀!但又何尝不是青年人的悲剧! 令人惊诧莫名而叉感慨万端的是,相违已久的台湾竟也有类似的接棒问题。同祖同文,谁能说血不浓于水,浓于阻隔一时的海峡之水!六十年代,台湾经济开始转型,传统文化发生变迁,处此历史断层期,社会问题丛生、危机显现,沉闷僵硬的政治、丈化格局与急速的经济变革严重错位。老一辈人物步履蹒跚已无力引领新时代潮流,刚成长的新一代得风气之先,但却得不到足够的机会自由施展,两代人之间缺乏沟通与共识,形成了尖锐的代间冲突。老年人慨当以慷,安之若素,青年人忍无可忍,挺身而出,集结成“愤怒青年”群,向老年人玩弄于股掌的社会投射出压抑已久的怒气和愤慈,其中最激烈、最有力量的当数李敖。李敖一针见血地利破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第一、从感觉上面说,老年人肯不肯交出这一棒?第二,从技巧上面说,老年人会不会交出这一棒?第三、从棒本身来说,老年人交出来的是一枝什么棒?”这步步进逼的质疑“普遍地引起下一代知识分子的共鸣,也广泛地引起上一代知识分子的不安”(台湾学者殷海光语),时那些老不成器老不晓事的老顽固们无疑是当头棒喝,也令那些自诩为老当益壮“尚能饭否”的康颇老儿感到肚胀而难以消化。《棒子》既出,引来棒子无数,台湾一大学文学院院长有言:“李敖骂我们不交棒子!其实李敖有什么东西?我们要交,也不交给李敖!”李敖哈哈大笑,“交棒子的意思是上一辈退位,这一代抬头,岂是狭义的给我李敖一杯羹?我李敖也许如他所说一无所有,如果有,那我唯一的东西就是证明他们的东西不是东西!”李敖爽性豁出去了。他收回了眼巴巴的企望,他已不希罕老年人手中的棒子而开始另觅新棒。
1989年01期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杨雄;
<正> 李新华: 大札已悉。知道你近来正致思於“代沟”问题的深入研究,我很感兴趣。你去年五月发表的那篇题为《“代”的时代——关於代际理论的手记之一》正是你这方面研究的力作。你在文中试图从历史哲学的高度去俯察、描述青年文化的擅变轨迹和未来图景,这是一个新颖的视角。你关于“群——阶级——代”的文化演进的划分,无疑也是大胆的洞见。这使我联想起维柯的《新科学》。这位历史哲学之父在《新科学》一书最早提出了这样的基本思想:人类为民族的文化发展,都经历了如下的复演过程,神的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即人类脱身於蛮荒时期后,便开始被宗教驯服,产生出家庭、国家、法律等,最后走向共同的人道文明秩
1989年01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李新华;
<正> “代”,在人们日常用语中,总是用来称谓父辈与子辈之间的关系,它依据的是年龄。然而许多现象表明,即使在“同辈人”之间也有“代”的区别。米德的研究为我们重新确立“代”的分界,提供了思路。尽管米德没有超越以年龄为依据的划“代”法,这种局限主要是由美国的特殊情况构成的,比如对移民来说,无需超越年龄就可以明显地看到各不同辈人之间的差异;再如60年代反叛的青年也恰恰构成年龄上的一代(出生于二次大战后的一代)。然而,当我们将视线转向中国时,它所呈现的纷繁复杂情况,就无法仅仅用年龄来解释构成一代人的内涵了。
1989年01期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张昭;
<正> 记得大学上英语课,一位美国年青教师介绍美国一所向青少年进行性教育的预科学校,然后向在座的各位学生发问,有何感想。众口纷纭,说到许多好处:说那是科学化,说有助于减少犯罪,说那便可最大限度地得到快乐等等。轮到我时,按习惯从中挑刺:那些事本属于个人的最有趣的私事,大规模性教育是对个人隐私的暴力侵犯。结果自然招来攻击,各执公婆,混战一场。平心而言,论战中他们似乎更诚恳,更理性,而我却是直觉的偏执。然而就着偏执,我们可以发问:难道人类的性文化史不是充满血腥暴力的历史吗?
1989年01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洋;
<正> 万分荣幸,我有机会到几位市领导的家里去走走。这场今生今世也许再难遇的荣幸包括:院子门口、楼梯口、会客室,向门卫出示证件、对主人不翘二郎腿、站一会儿、走一会儿、看一眼、摸一把、坐一会儿。所以说荣幸,是因为在“庶民不可入公府”的规矩被推翻了几十年后,象我这样年纪轻轻便有此殊荣的无名之辈恐怕屈指可数,当然,文化大革命时期例外,那时候毛小伙、毛丫头私闯大人物住宅属全盘否定之列。为此,我激动了一夜,特写此文,以示纪念,供子孙们时常挂记心怀,引祖宗这趟艳遇为骄傲。
1989年01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珀尔马特;夏皮罗;杨宜音;
<正> 在业已进行的青少年研究中,青少年的道德与价值研究堪称一块复杂异常的理论研究领域。下一代人赖以生活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的建立是一个过程,对此生活在社会中的青少年和成人往往各自持有深藏于内心且经常相互冲突的观点。另外,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社会大变动中,随着公民权力、反战运动的激化,大众传播和许多家庭冲突的增加,经过对上一代人价值观的根本否定,价值观和道德发生了变迁。然而,青少年的道德与价值观研究需要从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力量的发展过程着眼,而不能对它视而不见。要把社会氛围当作一种影响青少年道德与价值的因素来看待,这种影响因素致使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形成各自的特点(埃尔德,Elder,1975;赖利,Riley, 1975)。
1989年01期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徐有威;
<正> 中国的年青人是我了解的年青人中最令人迷惑和不可思议的。对正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欧洲留学生来说,中国年青人的这种不可思议感可能少些,因为这些留学生与他们友好相处,关系融洽。但如果对一个地地道道的陌生人,他想通过套语连篇的译员,去了解年青人在斗胆提出与以往教条主义的东西略有不同的见解前,是如何小心翼翼地观察他们老师的脸色,那么他会感到障碍重重:这种困扰着他们为意识形态的高墙似乎是无法逾越的。在北京、东北、上海和广东,我曾五、六次面临这种境况。也许在我遇到或没有遇到的年青人之间有种基本的不同点。大学生们看上去内心似乎持将信将疑态度,这是中国传统和中国共产党政策的产物。在这些学生中,新政府根除了昔日达官要人对知识分子保持社会特殊阶层的
1989年01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保平;
<正> 咸克多·米诺年科的儿子迪马,一个月前满14岁了。象许多这个年龄的苏联孩子一样,他现在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决定:他是否将参加共青团——这个共产党的庞大的年轻助手,对于包括戈尔巴乔夫在内的好几代共产党人来说,它一直是通往权力与威望之路。也许在不久前,问题的答案是明显的,毕竟迪马的父亲是共青团的全国领导人,可迪马还是没决定。“我曾两次试图同他谈这个问题,但他至今没给我答复。”米诺年科先生带着一点恼怒说,“他回避这个问题,只是说,我必须考虑考虑。”星期四,记者在共青团中央委员会领导人宽敞的办公室里访问了米诺年科,与他谈了近三个小时,谈及共青团成员人数的逐年减少,声誉的下降,以及来
1989年01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陈若颖;
<正> “真他妈的想堕落一次。”全体发愣。继而大笑。继而摇头。“堕落”?简直扯谈。摇头意味着否定,我们不想堕落。但是,倒底什么是堕落或堕落是什么?你能告诉我吗?能吗? 我说不出。很久以来,我感受到这说不出的压抑。许多事情堵在心口,一张嘴竟找不到一个字,好狼狈、好窘迫。渐渐地,便只剩了沉默。那个静静的日光灿灿的下午,独自在路上走,看浮云、看绿树、看脚下的柏油路、看“扑拉拉”飞过头顶的麻雀,突然觉得很奇怪,怪这阳光下明媚的世界何以竟如此真实,真实得容不下一丁点儿怀疑——比方说,你能怀疑鸟在空中飞吗?不能吧?过于真的外物使我转而对自己产生了幻觉,因为我总觉得有那么点不对劲那么点惶惑。既然别的都没错,出岔子的,当然只有我了。于是,全部疑惑便顺理成章地指向了自我。我,是怎么回事?或者说是什么或者说兄否存在或者说是否真
1989年01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董天华;
真实的感受使我写下了这些文字
1989年01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鲁峰;
<正> 窗外的小雨连阴地下着,于是我和我的朋友们又盼着天晴。夜晚的校景确也不坏,我和我的朋友们踏着三月雨,又一次向校后的“风味”靠去。三月的话题便常常在此时提起。匆忙中记录二三以备忘。一、信仰及其他信仰从没感到别人信仰的东西是神圣的。朋友说。他信仰老母猪,方头大耳,拖着两挂粗糙的乳房的老母猪。我茫然。朋友说他对信仰有三个见解:(1)信仰是后天的,可以强加的但不可缺少的;(2)信仰的方式是审美的,目的是功利的,信仰物是稀里糊涂的;(3)对老母猪唯一的好感是建立在它可以下仔,仔可以长大,长大了可以解馋。我联想到龙。数千年,数亿人的图腾竟是似蛇非蛇非狮似狮似虎非虎不伦不类的龙。事实告诉我,朋友的话不是很容易就可以推翻的。几千年了,这种类
1989年01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徐枫;
<正> 竞选,伴随着改革开放,风靡了当代大学校园。每一次竞选,其目的、环境不同,竞选方式、当事人心态也就大相径庭。在此,我很愿意把我参加过的校学生会主席竞选告诉给各位同龄朋友。我来自一所男女比例悬殊到六比一的全国著名工科大学,从一九八六年,我校第十二届学代会起,便通过竞选产生校学失会主席,轮到我时是第十四届。初中时,我崇拜居里夫人,进入高中后,心目中的偶象成了撒切尔夫人。出身于工科专业的江泽民市长和与我同性别的谢丽娟副市长的出现,更给了我现实的鼓舞。为了理想,我悄悄然而执着地开始奋
1989年01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孙曰融;陈欣银;C.Peterson;
<正> 人类价值系统是一种关于个人或社会所喜爱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的终极状态的比较稳定的信念组织,它一直是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早在本世纪30年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阿尔波特等人就曾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索,并且,围绕理论、经济、审美、社会、政治和宗教六种价值观编制了一套测量工具。70年代初,心理学家罗卡奇将人的价值系统分成终极性价值观和工具性价值观两部分,并编制了一套简便、有效的量表。此后,在这方面出现了大量的研究,为揭示人类价值活动的规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人类价值观的先期因素可以追溯到文化、社会及其机构和人格之中”(Rokeach,1973,p.1)。中国
1989年01期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舒海军;
<正> 1.政治观念现时期,大部分机关青年干部的政治意识日趋成熟,对政治原则、政治伦理、政治参与和态度、政治与民主有了新的认识。但是,由于具有封闭式、神秘性的我国政治活动的存在,影响了少数青年干部的坚实的政治信仰和政治价值观的形成。他们往往无意识地陷入无政府主义和自由化的泥潭。眼下,就有极少数青年干部的头脑里存在“富了个体户,穷了大干部,而不愿在行政机关部门工作的政治淡化观。 2.竞争观念大部分青年干部极力冲击传统道德中的“中庸”“相安”“随大流”的拘谨处世的思想束缚,增强“优胜劣汰”、“敢为天下先”的竞争意识。敢于直面社会,自立人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以期显示自
1989年01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林立;顾维萍;
<正> 近年来,青年思想工作确有不少的改进与提高,也出现了令人可喜的现象,但是也还存在着不少观念陈旧、方法呆板的传统做法,缺乏时代意识,其中最大的问题仍是假、大、空和形式主义。“事实胜子雄辨”,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因此,做青年思想工作一定要讲“真话”、讲“实际”、讲“真情”,这是唯物主义态度,也是做青年思想工作所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绝不能违反客观实际弄虚作假,有意和无意地愚弄欺骗青年。其次做青年思想工作应该有层次观,切不可“大呼隆”、“高而空”,这里必须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超前教育和现实教育的关系。思想教育从长远、从未来考虑,超前教育是必需的,但要以当前现实教育为主,丢掉当前现实教育而强调超前教育,就
1989年01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孙贵颂;
<正> 在当前社会上的青少年和部队青年战士的性犯罪比例都有所上升的情况下,联系武警部队的实际情况,抓紧对青年战士进行性知识教育,提高他们在青春期、青年期的性适应力、性抑制力和抗腐蚀能力,至为重要。从武警部队的成员结构,担负任务的特点表明,武誓战士正处于青年期阶段,随着生理的成熟,性意识逐渐觉醒。外界性刺激的增加和内部性体验的积累,会使性冲动和性欲求进一步强化。因此,进行适时、必要的性教育,使青年战士的性成熟与性道德发展求得平衡写统一,已成当务之急。但是两千年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人为地对人性的漠视与偏见,造成了性教育工作无人问津的局面,主要表现是:1.消极防御;2.只抓一般心理教育,不
1989年01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