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共青团工作圆桌笔谈

  • 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及其实践探索

    荣鑫;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青年工作,青年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2015年,党中央召开第一次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今年为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为此,《当代青年研究》特邀来自中央团校、上海市团校、广州市团校的三位青年学者,分别从思政课建设、青年干部教育培训、团干部队伍建设三个主题发表圆桌笔谈,以回顾总结新时代共青团工作宝贵的实践经验。

    2025年03期 No.396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新时代青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及其优化路径

    蔡爽;

    <正>青年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党的全面执政基础和长期执政地位的重要一环。作为培养青年干部的政治学校,团校自成立以来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青年干部,地方团校在其中起到基础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青年干部教育培训强化政治引领,群团改革也要求团校回归党的政治学校定位。本文以新时代青年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体系为指导,结合上海市团校青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践,从优化课程规划、推进教学方式立体化、壮大自身师资队伍、强化管理等四个方面探索优化路径,以期回应现实要求,为各地方团校的青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2025年03期 No.396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新时代团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钟良;

    <正>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团的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是共青团工作的骨干力量。团干部队伍建设好坏和团干部队伍素质高低,关系到共青团事业的成败,关系到广大青年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根本大计。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阶段。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团干部发扬优良传统,认真履职尽责,为党的青年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明确团干部“要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要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树牢群众观点”“要培养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要涵养廉洁自律的道德修为”四个方面的重要要求,团中央以政治性为统领,不断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2023年6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高度评价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过去5年团组织和团干部在广大青年中的形象。本文通过梳理新时代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要义,结合广东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经验,提炼对未来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启示。

    2025年03期 No.396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数字化与青年

  • 与平台共谋:青年博主的账号运营与平台想象

    燕道成;吴涵;

    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长期将博主与平台置于二元对立的关系中进行考察,双方合作的可能性往往被忽略。文章引入社会技术想象理论,将账号运营实践纳入平台与青年博主共谋的视角下进行考察。在平台想象方面,青年博主通过对平台技术以及规则边界的试探,围绕身份认证、盈利及内容曝光三个运营实践解蔽平台的算法与规则黑箱。在青年博主想象方面,平台依据自身发展与战略目标制定关于制造“优质博主”的技术剧本,并根据该剧本推进平台迭代。最终,青年博主与平台的技术共谋在“双重想象”中得以实现。

    2025年03期 No.396 1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边缘化与离心化:土味二创文化中的权力关系

    陆泓承;

    土味文化的发展及短视频制作门槛的降低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土味文化二次创作群体,他们通过模仿、再造农村创作者的内容进行生产。然而,关于土味二创文化究竟促进了城乡文化融合还是加剧了阶层分化,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文章以农村创作者“纠纠在努力”的二创群体为例,通过社会网络民族志分析发现,真正创造、使用、转换土味亚文化的主体其实一直都是城市用户,农村用户在权力关系中越发边缘化、离心化。由于农村用户缺乏基本的数字媒介素养,他们在这一文化中不仅缺乏解释权,甚至还受到符号异化的束缚,不得不服从于最初的土味媒介形象。若要通过这一文化促进城乡之间的平等对话,关键在于为农村用户创造更公平的文化参与环境,提升其数字媒介素养,使其能够以更自主的方式参与符号生产。

    2025年03期 No.396 3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在线社会资本、数字素养与青年的制度信任

    邹宇春;李建栋;梁茵岚;

    基于2023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青年群体制度信任的总体水平、梯度效应及差异化模式,并检验了青年群体的在线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制度信任。结果显示,数字素养在其间发挥调节作用:当数字素养较高时,在线社会资本对制度信任的影响符合风险效应假说,即在线社会资本越高则制度信任越高;但当数字素养较低时,在线社会资本的影响符合侵蚀效应假说,即在线社会资本越高则制度信任越低。分样本检验显示,青年群体的在线社会资本对分层级政府的信任无显著影响,但对法院、公安部门及非政府机构(如群团组织)信任存在复杂的显著影响。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互联网之谜”,拓展了社会信任和社会资本等理论知识,亦可为数字时代的社会治理提供重要启示。

    2025年03期 No.396 4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青年就业

  • 理想劳动:“景漂”青年的劳动过程分析

    李雷雷;

    “景漂”是指从外地到景德镇从事手工制瓷业的自雇青年,这一劳动样态为何能吸引大量青年涌入值得探查研究。本文提出“理想劳动”概念,用以强调劳动主体前置理想对劳动过程的形塑作用。通过田野调查,本文发现,艺术、自由和财富是景漂青年的前置理想,对这三种理想尤其是艺术和自由的追求促使他们选择在景德镇以自雇的方式生活。然而,在对出品率和出新率的双重赶工游戏中,景漂青年的劳动状态呈现超长劳动时间对生活的挤压和劳动过程对艺术创作力的消磨两方面特征。为了实现自我的前置理想与抵抗异化,景漂青年从劳动过程的自我管理与劳动资本的自我经营两个方面努力维系着理想劳动的样态。

    2025年03期 No.396 6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尽职避责:青年基层公务员的行为特征研究

    安园园;李义;

    基层公务员是各项行政决策的执行主体,而青年基层公务员是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力军。深刻把握青年基层公务员的典型行为特征,对于提高基层治理效能、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研究基于对50位青年基层公务员的深度访谈与391篇中外学术文献,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发现“尽职避责”是中国青年基层公务员的普遍行为特征。在面对以有限人力应对不确定风险、以有限权力应对无限责任及以有限激励应对基层负担超载这三种行政负担的情况下,基层青年公务员以“求稳”为行为底线,以“达标”为履职基点,以“价值实现”为内在追求,在“程序合规”与“结果满意”之间作出基于公共服务动机和外部规制压力的行为选择。这也是他们在平衡责任风险与职业使命的过程中总结的“生存法则”。这一发现有助于深化对基层青年公务员行为选择的理解,有益于对中国情景下的基层治理逻辑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

    2025年03期 No.396 82-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青年观察

  • 不确定性的清晰化:妊娠期的风险认知与知识生产

    龙吟;

    文章聚焦青年孕妇在妊娠过程中的自主性行动逻辑,对19名青年孕妇进行深度访谈,分析青年孕妇妊娠过程中知识生产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妊娠初期的风险焦虑、妊娠中期的风险比较和妊娠晚期的风险消减共同构成了青年孕妇由模糊到清晰的风险认知过程。青年孕妇妊娠过程知识生产的内在逻辑在于:一是囿于自身的知识贫瘠状态,诱发了青年孕妇知识生产的内在需求,是知识生产的触发器;二是在与外部交流互动的知识连接中,通过多元渠道吸取有效经验知识,是知识生产的寄存器;三是找准理性定位的知识锚定,根据自身情况与外部经验消化知识,是知识生产的同化器,最终实现青年孕妇对于不确定性风险的清晰化。研究为青年孕妇妊娠过程知识生产提供了一个解释框架,也为青年孕妇的孕期实践提供了经验路径参考。

    2025年03期 No.396 10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婚房进城:农村男性青年的城镇住房与婚姻缔结

    王建;唐一静;

    在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婚配资源失衡使农村男性青年进入婚姻的门槛被抬高,女性对男性的婚房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意义的农村自建住房在男性婚配中的优势逐渐式微,进城买房成为现阶段农村青年谈婚论嫁的新规范。文章基于CSS 2011、2013、2015三期截面调查数据,考察了住房状况对农村男性青年婚姻缔结的影响。研究表明,仅拥有自建住房的农村男性青年在婚配市场中并无明显优势,其结婚风险与婚前无房者没有实质性差别。而拥有城镇住房且住房品质更高的农村男性青年,进入婚姻的风险优势更大、婚姻匹配状况更佳、婚后生活满意度更高。然而,在婚姻同质匹配的主流模式下,尽管城镇住房为农村男性青年提供了更多与优质女性结合的机会,但城镇住房所产生的优势效能并未打破婚姻缔结中的阶层壁垒。

    2025年03期 No.396 11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欢迎投稿及订阅

    <正>《当代青年研究》创刊于1981年,是全国最早有公开出版刊号的青年研究学术期刊,目前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多年来,以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伴随着中国青年研究历程,凝聚了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扶持了一大批社科新人,成为当代中国青年研究的坚实阵地和重要平台。编辑部长期以来注重学术创新,大胆开展学术讨论,始终保持刊物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格,不断提高刊物与时俱进的学术品位。编辑部根据新时代的新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关于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意见、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精神为指导,明确“服务青年、学科交叉、中国特色”三大定位,不断提高办刊的政治水平和学术水平。投稿指南如下。1.投稿方式:请登录《当代青年研究》官方投稿平台(qing.cbpt.cnki.net)进行投稿。请勿一稿多投。投稿后,可在平台查看稿件状态,若两个月后没有收到反馈,可另行投稿。

    2025年03期 No.396 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