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 活出边界,还是自证完美?——《黑神话》《哪吒2》中的“天命自我”与青年主体性危机

    李向平 ;刘汶蓉;

    个人的奋斗有没有界限,人生的方向有没有边界?《黑神话》和《哪吒2》的爆红体现的不仅是美学魅力,更是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主体性的深层文化共鸣。中国神话和传统信仰体系中的“天命自我主义”和“两极命运”原型,强调个人德性对命运的强大影响,建构了一种追求无边自我和完美自我的普遍心理。在亲子一体和自证完美原型的驱动下,父母对子女的全力托举和牺牲,表面是当下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平等化,实则是父权家庭的秩序投射和代际共生。通过解析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我”原型,可以理解今天青年人的主体性危机,如“孩童化”倾向、“完美自我”焦虑、争做“人上人”的道德压力等。在反思“天命自我”文化原型的基础上,重构自我边界不仅关乎青年的健康人格发展,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2025年05期 No.398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数字化与青年

  • 数字劳动中的农村青年女性:性别主体性建构的实践逻辑

    刘倩;

    文章聚焦农村数字劳动的发展,从“结构—主体—实践”的分析框架出发,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青年女性通过数字劳动建构性别主体性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结构性支持因素为农村青年女性建构性别主体性提供了基础保障,使她们能够依靠数字技术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这是借助数字劳动建构性别主体性的先决条件。从实践层面来看,数字劳动和传统劳动的融合为农村青年女性主体性力量的建构提供了新型实践空间,这既表现为自我认同的重塑,又体现为婚姻依附程度的弱化,还呈现出家庭权力关系的再生产。农村青年女性参与数字劳动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也是一种深刻的社会实践,触及个体身份与社会结构在内的多重维度。

    2025年05期 No.398 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自我反身:抖音平台爸爸博主“新父职”的数字实践

    黄绮彤;朱秀凌;

    以父亲育儿为主的爸爸博主,将自己的育儿日常分享到社交媒体中,悄然改变根深蒂固的“养家糊口或经济供给”的“传统父职”角色分工。从反身现代性的理论视角出发,对抖音平台爸爸博主进行批判话语分析可以发现,爸爸博主对自我有清晰的认知,在视频的文本表征中呈现投入情感、具身照料、重视子女的“新父职”群体特征。在“爸爸带娃”的视频话语表达上,爸爸博主通过言语力量自我反思,并与互动参与者“对话”再造“新父职”形象和理念。这种“新父职”话语的形成,主要受到家庭结构变化、数字科技进步及社会结构因素三方面的影响。

    2025年05期 No.398 3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媒介化情感团结的生产与再造:短视频平台公益传播的情感动员实践

    孙玉珠;丁凤蕾;毛宇扬;

    文章基于互联网公益传播的范式转型与情感转向,依托情感视角下社会团结理论的演变逻辑,因循“情感—媒介技术—团结”的阐释路径,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法,对青年群体在抖音短视频平台公益传播中的情感动员实践及由此形成的情感团结形态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发现,抖音公益动员生产出制度性情感团结与机动性情感团结两种团结实践类型。前者聚焦于平台作为物质基础设施开展的情感编码,后者关切青年用户作为自主行动者进行的情感解码,二者在“结构—能动”的情感实践中动态交融,展现了公益经由媒介联结社会的诸多可能性。当然,基于媒介化情感团结的生成与建构过程,也需要注意情感的两面性及其他各类因素对于情感动员研究的补充意义。

    2025年05期 No.398 5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下载次数: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青年就业

  • 生存为大:大学生猪倌何以可能?

    王惠;韦陆星;吴惠芳;

    文章关注寒门子弟接受高等教育后的就业问题,以山东省大道养殖场的大学生猪倌为例,探究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大学生依然从事父辈赖以生存的第一产业的原因及其能否实现自我认同。文章沿着再生产议题、身份认同两条分析路径回到主体本身,从大学生猪倌的洞察和认知中寻找答案。研究发现,大学生猪倌基于“生存为大”的现实考量选择成为猪倌。一方面,其选择从事生猪养殖业受到“结构—家庭—个体”视角下“生存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其“职业—学历—情感”三重身份都陷入自我认同与自我怀疑的两难困境。即使遭遇身份困境,迫于生存压力,他们也依然选择成为猪倌。猪倌现象不仅关涉农村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问题,而且也与社会稳定、社会再生产以及现代化转型息息相关,应该受到关注和重视。

    2025年05期 No.398 6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从童年到职场:早期留守经历如何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

    王凯丽;朱晓文;

    文章基于“陕西高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调查数据”,探究了早期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就业质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存在时间差异。留守时间越长,就业质量越差;有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显著低于有过其他阶段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第二,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主要通过高等教育场域的人力资本和同伴社会资本实现,其中人力资本的非认知能力维度的中介效应最强。第三,留守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效应具有普遍性,双一流高校对留守负面效应的缓冲作用并不明显。研究对留守儿童的长期发展及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2025年05期 No.398 8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青年观察

  • 高期望必然导致高抑郁?——基于亲子教育期望偏差视角及中介效应分析

    李文哲;胡开;

    家庭教育期望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文章在既有家庭教育期望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的基础上,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中的抑郁问题,考察亲子教育期望偏差对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影响,并探讨教养方式之于两者关系的中介机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两期数据的多层线性回归分析,文章发现亲子教育期望偏差并非线性压力源,仅当父母教育期望远高于或者远低于子女教育期望时,子女感知抑郁情绪的风险才会增加。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父母情感支持、家庭物质支持和父母管教严格程度是父母教育期望同子女期望一致和一致高组相较于一致低组表现出较低抑郁情绪的中介变量,也是适度向上或向下的期望落差对青少年抑郁情绪充当“保护性张力”的中介变量。因此,亲子教育期望严重不匹配而非绝对高低才是危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

    2025年05期 No.398 10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亲而不熟”:农村大学生“断亲”体验生成的自我民族志

    胡全柱;刘江凤;

    文章从个体化理论视角出发,采用自我民族志研究方法,探讨了农村大学生“亲而不熟”的“断亲”体验生成机制。由社会流动导致居住形态变迁而形成的农村大学生与亲属的距离感,生成空间化“断亲”;受市场经济影响,农村大学生以理性经济人自居,与亲属交往“讲成本”,生成利益化“断亲”;在网络技术作用下,农村大学生与亲属互动的“在场沉默”,生成情境化“断亲”;城乡文化认同的差异,建构了农村大学生与亲属的身份区隔,生成身份化“断亲”。“断亲”既是被动个体化的结果,也是能动个体化崛起的表征。这种悖论性个体化实践唤醒了农村大学生既复杂又矛盾的深层情感体验,彰显出一种不稳定的自由。

    2025年05期 No.398 11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欢迎投稿及订阅

    <正>《当代青年研究》创刊于1981年,是全国最早有公开出版刊号的青年研究学术期刊,目前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多年来,以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伴随着中国青年研究历程凝聚了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扶持了一大批社科新人,成为当代中国青年研究的坚实阵地和重要平台。编辑部长期以来注重学术创新,大胆开展学术讨论,始终保持刊物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格,不断提高刊物与时俱进的学术品位。编辑部根据新时代的新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关于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意见、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精神为指导,明确“服务青年、学科交叉、中国特色”三大定位,不断提高办刊的政治水平和学术水平。投稿指南如下。

    2025年05期 No.398 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