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亮;
未婚同居正在成为年轻人择偶过程的一部分,同居是否会走向婚姻,哪些因素会促进或阻碍同居走向婚姻,成为家庭行为研究的新议题。文章利用95位“90后”乡城流动青年同居者的回溯性和追踪性访谈资料,对同居向婚姻或是分手转变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因素即男方家庭的婚姻支付能力对婚姻的形成仍然是最重要的;个体化进程和对婚姻情感基础的强调,使同居关系质量也成为关系转变的关键因素,尽管它对结婚和分手结果的影响强度是不同的;同居关系本身的一些特征也可能影响到同居结果,地域异质性是进入婚姻的一个重要障碍,而同居中的怀孕则会加速向婚姻的转变。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同居关系的转变,为分析当今年轻人的婚姻形成提供了新的解释因素。
2023年01期 No.382 4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程晓莉;詹行;赵旺来;董乔生;
在情感消费视角下对时下流行的“相亲剧本杀”活动进行考察发现,该消费实践呈现出“自目的性”的特征,身份虚拟的游戏形式和沉浸体验使青年暂时性地从现实情境中抽离,相似的择偶困境激发参与者彼此的情感共振,为参与者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然而,由于青年人“兴趣投”与“经济婚”并存的择偶需求,以及“加速识”与“安全爱”拉扯的择偶焦虑,导致活动中的短暂欢愉和浅层情感联结难以发展为长远稳定的亲密关系,活动的相亲成功率并不高。
2023年01期 No.382 55-6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田雪青;王毓川;张晨明;
恋综“上头”现象既是当下城市单身青年情感满足的代偿机制多元化的一种表现,也折射出青年人对理想化恋爱关系模式的渴望。恋综节目之所以能吸引青年人,深层逻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满足了在亲密关系理性化的背景下青年人期待理想化情感的需求,为青年人提供了情感代偿的体验;二是通过强化暂时性的脱嵌体验、模糊虚拟与真实的边界,让青年人获得主位控制感和实践感。对于青年人的现实婚恋实践来说,恋综“上头”既是一种情感赋能,又是一种现实消解的力量,需要个人、媒介和国家各个层面的对话、反思和责任担当。
2023年01期 No.382 6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